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沥青针入度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沥青针入度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 更新日期:2025-09-05      浏览次数:26
    • 沥青针入度测定仪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测量标准条件下探针刺入沥青的深度,来判断沥青的稠度(软硬程度),其工作原理围绕 “恒定条件控制" 与 “深度精准测量" 展开,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样品准备与恒温控制。沥青的黏度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不同会直接导致其软硬状态变化,因此测定前必须将沥青样品加热融化并倒入专用试皿,然后放入仪器的恒温浴中,使样品温度稳定在标准规定的温度(常见为 25℃、5℃等,根据测试需求选择)。恒温过程中需保证温度波动极小,避免因温度偏差影响后续刺入深度的准确性。

      接着是仪器核心部件的协同工作。仪器配备了一根经过标准化处理的 “标准针"(针尖形状、材质均符合规范),针的上方连接着固定重量的砝码(包括针本身重量,总重量通常为 100g、200g 等标准值),确保探针下刺时的压力恒定 —— 压力不一致会直接导致刺入深度偏差,无法准确反映沥青稠度。此外,仪器还设有精密的升降机构,用于控制标准针与样品表面的接触时机,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

      然后是刺入过程与深度测量。当样品温度达到设定值且稳定后,通过升降机构将标准针缓慢降至接近样品表面,直至针尖刚好接触样品表面(此时仪器通常会有接触感应或视觉校准环节,确保初始位置准确)。随后,仪器会释放砝码与标准针,让其在无外力干扰的情况下,自由刺入沥青样品中,并严格控制刺入时间(通常为 5 秒,这是因为沥青具有一定黏性,刺入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改变深度)。

      最后是结果转化与意义。5 秒后,仪器会立即停止探针的下刺动作,并通过内置的精密测量装置(如游标卡尺、电子传感器等),读取标准针从样品表面到刺入低点的垂直深度,这个深度值就是沥青的 “针入度"。数值越大,说明沥青在该温度下越软、稠度越小;数值越小,则说明沥青越硬、稠度越大 —— 通过这一指标,可判断沥青是否符合工程使用要求(如道路铺设需匹配特定稠度的沥青,以适应不同气候和交通条件)。

      整个过程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控制 “温度、压力、时间" 三个关键变量保持恒定,排除外界因素干扰,让标准针的刺入深度仅由沥青自身的稠度决定,从而实现对沥青性能的精准量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