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全自动紫外荧光测硫仪的注意事项

全自动紫外荧光测硫仪的注意事项

  • 更新日期:2025-09-04      浏览次数:11
    • 全自动紫外荧光测硫仪是基于紫外荧光法检测样品中硫含量的精密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炭等领域。为确保仪器稳定运行、检测结果准确及操作安全,需严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项,可按 “开机前准备→操作过程→日常维护→安全规范→异常处理" 的逻辑分类执行:

      一、开机前准备:奠定稳定检测基础

      开机前需逐一排查硬件、耗材及环境,避免因初始状态异常导致检测偏差或仪器损坏。

      气路系统检查

      载气(通常为高纯氩气)、助燃气(通常为高纯氧气)的纯度需≥99.999% ,杂质(如 O₂、H₂O、CO₂)会产生干扰信号,导致结果偏高;

      检查气瓶压力:载气压力建议≥0.4MPa,助燃气压力≥0.5MPa,压力过低会导致气流不稳,需及时换气;

      气路管线无泄漏:用肥皂水涂抹接头(如气瓶减压阀、仪器进气口),无气泡产生为正常,泄漏会导致裂解不全或荧光信号减弱;

      干燥管 / 过滤器:检查干燥剂(如分子筛、硅胶)是否变色(硅胶由蓝变粉需更换),过滤器滤芯若有杂质需及时清理,避免气路堵塞。

      电源与接地检查

      仪器需连接稳压电源(220V±5%,50Hz) ,避免电压波动损坏电路或影响检测器稳定性;

      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4Ω),防止静电干扰荧光检测器(精密部件),同时避免漏电引发安全事故。

      试剂与耗材准备

      确认裂解炉用石英管(或陶瓷管)无破损、无积碳,若管壁有黑色残留需提前清洗或更换(积碳会吸附硫组分,导致结果偏低);

      校准用标准样品(如硫含量已知的标油)需在有效期内,且与待检样品类型一致(如液体样品用液体标样,固体样品用固体标样),避免基质干扰;

      若仪器含进样溶剂(如稀释高黏度样品),需确保溶剂纯度(如色谱纯),且不含硫组分(空白溶剂硫含量需≤0.1mg/L)。

      环境条件确认

      仪器需置于恒温(20-25℃,波动≤2℃)、恒湿(相对湿度≤65%) 的实验室,温度过高会导致荧光检测器漂移,湿度大会引发电路受潮;

      避免强光直射(尤其是紫外光),强光会干扰荧光信号检测,建议实验室光线柔和或加装遮光帘;

      远离振动源(如离心机、真空泵),振动会导致进样针定位偏差,影响进样量准确性。

      二、操作过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操作需严格遵循仪器规程,重点控制 “样品处理"“参数设置"“运行监控" 三个关键环节。

      样品处理规范

      样品需均匀、无杂质:固体样品(如煤)需粉碎至 80-100 目,过筛去除颗粒杂质,避免堵塞进样针或裂解管;液体样品(如柴油)需充分摇匀,若有沉淀需过滤(用 0.45μm 无硫滤膜);

      样品浓度适配:待检样品硫含量需在仪器检测范围内(通常为 0.1mg/L-5000mg/L),超上限需用无硫溶剂稀释(稀释倍数需准确记录,避免计算误差),低于检测限需更换高灵敏度检测模式;

      避免交叉污染:进样针、样品瓶需用无硫溶剂(如正己烷)清洗 3 次以上,检测高硫样品后需立即清洗,再检测低硫样品,防止残留硫污染导致结果偏高。

      参数设置与校准

      严禁随意修改 “检测方法参数":如裂解炉温度(通常为 900-1100℃,根据样品类型设定,如重油需 1100℃确保裂解完)、气流流量(载气 300-400mL/min,助燃气 800-1000mL/min)、紫外灯波长(通常为 214nm,对应硫的特征荧光波长),修改后需重新校准;

      每次开机或更换标样后需重新校准:按 “低浓度标样→中浓度标样→高浓度标样" 的顺序绘制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相关系数 R² 需≥0.999,否则需排查标样有效性、气路稳定性或检测器状态;

      空白试验:每次检测前需做 “溶剂空白"(仅进无硫溶剂),空白信号值需≤仪器检出限(如≤0.05mg/L),若空白过高,需检查溶剂纯度或气路污染。

      运行过程监控

      实时观察仪器状态:裂解炉温度需稳定在设定值(波动≤5℃),若温度骤升 / 骤降,需立即停止运行,检查加热丝或温控模块;

      荧光信号监控:正常检测时,信号峰应对称、无拖尾,若峰形异常(如平头峰、肩峰),可能是进样量过大(需减少进样体积)或裂解管积碳(需清洗);

      避免中途中断:检测过程中不可强行退出软件或断电,否则会导致裂解管内样品残留、气路压力骤变,甚至损坏紫外灯(频繁启停会缩短灯寿命)。